电信博物馆游记
今天整理文件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我大三(上)写的一篇游记,回顾之后感觉非常有趣。可惜由于时间过去许久,当时用手机拍下的博物馆照片已经丢失。
而在硕士期间,我疲于科研,缺失了一段有乐趣的时光。反过头看大学岁月,不得不感慨生活的美好!
立下Flag: 希望我以后能够重新开始记录人生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:感觉以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完全是两个人。
过去的一些想法、观点和现在的自己甚至会南辕北辙。
我经常会惊叹道:原来以前的我竟然会这么想!原来以前的我那么聪明!似乎以前的我是对的。
漫漫人生充满了变数,乐趣就在于此。
本文记于2015年9月,略有修改,请君指教。
电信博物馆游记
作者:倪明
由于2015年上海科普日活动的关系,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来到了上海电信博物馆。上海电信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延安东路34号,马路对面就是外滩而且是一栋非常有历史年代感的建筑,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。如此风水宝地,为何我以前没有听过呢?大概是由于路牌指示不明显吧。一路上并没有类似上海博物馆向前多少多少米
的棕色路牌。只能说这是一个低调的博物馆,颇有隐士大隐隐于市之风。希望博物馆方面能够在交通引导方面能够再多改善一些。
我们主要参观的是电信博物馆的三楼四楼。三楼通信馆门口有一个惟妙惟肖的雕塑,但不知刻画的到底是一位女接线员还是一个女电报员。雕塑如此逼真以至于我盯着看了三十秒之后才敢确定这不是真人。如今我们的通信已经非常便捷,能凭借一个小小的手机便能联系到世界上任意一个角落。我非常难想象人们几十年前到底是如何联系的。
这整一层都是在讲述我们通信工具的演变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。从以前的“黑科技”——电报一直慢慢的“进化”,一直演变到今天的通讯方式。在三楼一角的一个开辟出来的小亭子里,鲜活的演示了几十年前是怎么打电话的。需要借助公用电话和一个接线阿姨喊xxx你的电话来了,才能听到那几分钟对方的声音。以前也只是听我父母提到过,并没有见过这场景。时光一去不复还,我们只能通过现在的场景还原来体验当时的通信方式。因为在我小时候,已经家家都接电话了。这段历史对我的父辈母辈甚至是老一辈,应该是即充满艰辛,也充满了幸福。好在终于有机会能够体验一回,即便是在这个搭出来的小亭子里。
然后再慢慢地演化,出现了公共电话亭。我记得我小时候,这种电话亭在马路上有好多,是投币式的。而现在马路上的公共电话亭也进化了,不是以前那种遮阳蓬一样,真正的一个“亭子‘’了。然后从投币式也变成了插卡式。我也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各式各样的IC卡,也不知道有没有藏家专门收集IC卡,会不会办个什么展览?电话亭会消失吗?我不知道,那投币的哐哐声,听筒的嘟嘟声会永远的存留在我的记忆里。
我们现在的通信手段已经从以前的固定电话,变成了现在的移动电话。人们也能走得更远。即使在大洋彼岸,只要一个电话甚至是视频就能联系到对方。朋友,家人,爱人的联系不会受到通信的限制而中断。
不知道下一步我们的通信方式会变成什么样?2G,3G,4G到以后的5G?通信的发展从而使人们联系的更加紧密。只是不知道这下一步,通信的脚步会迈向何方?会有什么黑科技吗?
只有在回顾过去历史之后,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展望未来。电信博物馆正是这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,更将成为未来的传道者。
电信,让人与人更加接近,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