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败总结
成功的路径各有特色和不可复制性。但是失败的路径基本相同:
赚了一点就跑
亏了死扛
市场最高点入市
下跌死扛
跌倒最低点割肉
高杠杆买股票
开始炒股的心路历程
大学时光:小打小闹,逃过股灾
我的干妈08年时,因为炒股爆仓+产后抑郁,跳楼自杀了,从此以后我对股市感到十分恐惧。
大学的时候开始和室友一起炒基金。了解到了头部基金公司有哪些,比如说华夏、嘉实、易方达等等,买的基金也主要是主动型基金,没有大亏过,都是小赚。
大二末,大三上忙于做晨光项目,退出炒基金,阴差阳错逃过了2015年的a股股灾,一直到16年我都没碰这些钱生钱的玩意了。
16年到17年期间因为考上了研究生,并且研一第一年在雁栖湖上课,天高皇帝远,开始重新碰基金,这轮主要碰沪深300指数增强和中证500指数,而后转为上证50(都是场外基金),仍然是小赚,没有大亏。
至此,开始信心爆棚,觉得我已经炒基金可以天下无敌了,当年本金只有5000块,到大学毕业成功被我抄到了7000块。当初其实要亏也不多,赚也不多。
悲痛韭菜人生的开端
巴老说过:不要借钱炒股! 巴老说过: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,而是你如何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。
之前的炒基金生涯那么顺利,特别是当年还逃过了一波股灾,没有吃过亏,让我忽略了我自身能力的不足。一位长者告诫说道:“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!” 我胆子大到开始和好朋友开始合伙炒基金。我的好朋友更是投资小白,我竟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瞎忽悠功力,“骗”他和我一起合资炒各种不知道干什么的基金。从现在的后视镜回看当初,我需要深刻反思,当初的不知天高地厚。更重要的是,还影响到了别人的财富。这一系列操作都超出了我的能力圈!
亏钱过程
Stage 1: 18年年初,上证50被🐶机构拉出了13连阳,期间,我和我的好朋友集资重仓在接近最高点买入了上证50,具体数值我已经回忆不起来了,可能是因为太过悲痛,记忆封印了。,下跌之后依然死扛,没有作减仓,还做了几次加仓,越跌越疼。
Stage 2: 买了易方达第一个港股通基金(新募集)。由于本科瞎买过一个嘉实关于互联网的新募集基金,投了5000块,当建仓完毕,开放交易之后发现净值涨了将近20%, 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经验,于是我当时的认知是新募集基金=赚钱,这个幼稚的认知显然是错误的。Ending:易方达那个基金在开放后1年半时间成功打了8折,还把第一任基金经理熬走了。
Stage3:
小仓位买了创业板指数。在上证50失败后,还有一些仓位,特别小的仓位买了创业板指数,买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小高点2200。 Ending:到2018年底时,创业板指跌到了1700点。
Stage 4:
中等仓位买了沪深300指数。当买上证50失利后,我终于开始系统学习理财知识了。终于了解到了指数基金是怎么一回事,然后从那会开始就逐渐刮起了炒指数基金的风,指出了各种优势。我印象最深的是,三到五年为一个周期的,有9成的基金经理跑不过沪深300。 Ending: 到2018年低,我买的沪深300亏了18%。
Final Ending: 和正常的结局一样,我和我的小伙伴都亏疼了,他先扛不住了,这也成为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。由于涉及到了金钱,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比较微妙。我作为一个trueman,我必须要站出来承担我的错误。我必须承认,这波我真的做错了。我和小伙伴保障,把他的亏损补上。
于是,就有了我之后开股票账户,开启新一轮当韭菜亏钱的故事。
失败炒股经历
1. 分众传媒
炒股经历: 2018年13元开始买入分众传媒,一路下跌,一路补仓。跌至5元平台后,锁仓装死,最低跌倒了3.8元,后来半年内反弹至13元没卖,现在跌回到7.5元,综合成本到了8.1元。至今还没卖
2. 青岛港
炒股经历: a股新上市、中日韩贸易区概念。叠加 了当时的70周年海军节,国产航母公开,在青岛港举办。我认为是个短期的概念。12元买入,抄到13元没卖,想要等到14元,然后就一路下跌至5元,中间做过2-3次成功的T, 持仓成本在8.5元附近
3.中国石化(三年未赚钱)
持仓逻辑是看中了中国石化当时一年有将近6%+的股息,且每年都分红两次。我看中了他的股息,他看中了我的本金。期间有几次回本了,但是我没有卖,依然选择长期持有,就这样做了三五次的过山车,好的地方是确实我收到了来自中石化几千块的股息,但是坏消息是我一般都是股息拿到以后再投了中石化。
4. 五粮液(迄今损失最大的股票)
2021年初那波320元入手的五粮液,当时全市场只有白酒为王,秉持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,我入手了五粮液。最高那波涨到了350元,我没有跑,坚信长期持有。年初过后,大量在白酒板块的获利资金了结利润,然后投向了锂电宁王的怀抱。 目前亏损约2万,做2次还算比较成功的t,将持仓成本降低了一些,留有一手底仓时刻告诫自己。